旺苍茶业协会

坚持诚信经营 

       让我们更永恒

聚焦 | 两位院士谈健康喝茶
来源: | 作者:旺苍茶叶协会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12 | 70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● 喝茶有三个核心健康属性:延缓衰老、调节代谢、增强免疫,长期饮用有助身体素质全面提升。

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生命时报》第1556期头版


受访专家: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  陈宗懋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  刘仲华

 

  翻开中华历史的篇章,每一页都浸染着茶香。一片小小的茶叶,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,还蕴含着健康之道。在我国,有两位院士一直致力于研究茶叶,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,另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。《生命时报》记者对两位院士进行了专访,共话茶健康。




我国茶文化经历了“吃茶-饮茶-玩茶”的演变

  说起茶的起源和足迹,88岁的陈宗懋院士按照时间线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:“我国茶文化兴于唐,盛于宋,发展至今,经历了‘吃茶-饮茶-玩茶’的演变。”

  战国时期,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神农尝百草,一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荼即茶,彼时的茶叶还是一种药用植物。春秋时期,人们把茶煮熟后加上调味料,作为蔬菜配饭食用。西汉辞赋家王褒的《僮约》记载:“烹荼尽具”“武阳买茶”,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,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,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。

  到唐朝,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,煮茶、煎茶、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,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。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,即把新鲜茶叶洗净、蒸后制成茶饼烘干,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,煮茶讲究三沸:一沸,加点盐,煮至水中微有声,气泡像鱼眼;二沸,先舀出一瓢水,再放入茶末,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;三沸即全沸,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,便可饮茶汤、嚼茶叶。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,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、留学生来学习,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,深受喜爱,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。

  宋承唐代饮茶之风,日益普及,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,专业的茶师、茶学评论、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。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: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,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,把茶末调匀,然后慢慢注入沸水,用茶筅(一种调茶工具)去拂,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;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,当时在闽北最盛行,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“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”。茶被用作珍贵礼品送给外国使臣,中国茶道正式传入日本,到现在日本盛行的茶道还是点茶法。

  明朝末年,荷兰人将茶籽由澳门运销到爪哇(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),再传到英国等欧洲各地。陈宗懋院士介绍,在公元17世纪,葡萄牙公主凯瑟琳“嗜茶如命”,她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嫁妆中就有两大箱茶叶,当时一些年长的大臣患有胃病,西医无法治愈,凯瑟琳就尝试调配了不同的茶叶给他们饮用,将病症全部治愈。茶叶的健康功效由此被英国上层社会广泛推崇,并渐渐发展到平民百姓中,流传出“不可一日无茶”的说法。当时,英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,财政压力不小,于是便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,成为鸦片战争背后的一个原因。值得一提的是,英国人还将茶籽引入当时的殖民地印度、非洲种植,推动了饮茶的全球流行和茶文化传播。

  到现代社会,无论中外,茶叶都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饮品,且呈多元化发展。人们不仅日常泡茶、煮茶,还将茶嫩叶制成抹茶粉,加入到饼干、冰激凌等各种食物中,甚至很多人开始“玩茶”,比如养茶宠、拓展茶园旅游等。



茶健康成为科研热点

  


行业要闻
更多